&esp;&esp;走了? &esp;&esp;姜韶华挑眉,看向站在一旁的夫妇。 &esp;&esp;男子神色拘谨,妇人低着头小声答道:“回贵人,去年白云寺佛法大会,家里实在没钱,就将大丫头卖给了比阳县的牙行。” &esp;&esp;马舍人神色一僵,后背冷汗如潮,想解释一两句,一抬头见到郡主似笑非笑的目光,不知哪来的心虚,头又低了下去。 &esp;&esp;">
阅读历史 |

第171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走了?

&esp;&esp;姜韶华挑眉,看向站在一旁的夫妇。

&esp;&esp;男子神色拘谨,妇人低着头小声答道:“回贵人,去年白云寺佛法大会,家里实在没钱,就将大丫头卖给了比阳县的牙行。”

&esp;&esp;马舍人神色一僵,后背冷汗如潮,想解释一两句,一抬头见到郡主似笑非笑的目光,不知哪来的心虚,头又低了下去。

&esp;&esp;“你家二丫头呢?”姜韶华淡淡问道:“莫非是因为今年要供佛祖,就将二丫头也卖去比阳牙行了?”

&esp;&esp;妇人竟不心虚,理直气壮地答道:“是,我们拜佛之心虔诚,供佛是万万不能少的。二丫头在家连饭都吃不饱,倒不如卖去好人家为奴为婢。”

&esp;&esp;姜韶华脸上笑意淡了下去。

&esp;&esp;陈瑾瑜听得怒火中烧,忍不住大声呵斥那对夫妇:“你们真是愚昧糊涂!为了拜佛,将女儿都卖了。”

&esp;&esp;“你们怎么知道牙行会将她们卖去什么地方?要是卖去了腌臜地方怎么办?”

&esp;&esp;那男子冒出一句:“那是她们的命不好。佛祖在天上保佑,下辈子投个好胎。”

&esp;&esp;陈瑾瑜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陈瑾瑜简直要被气死了。

&esp;&esp;世间竟有这么糊涂愚昧无知可恨之人。

&esp;&esp;姜韶华心里也十分恼怒,面上不动声色:“陈舍人且平心静气,我们该回去了。”

&esp;&esp;陈瑾瑜闷闷地应了。

&esp;&esp;出了这户百姓家没几步,就见几个衙役匆匆过来:“县令大人,不好了。白云寺里出人命了!”

&esp;&esp;第150章 命案(一)

&esp;&esp;什么?

&esp;&esp;白云寺里死人了?!

&esp;&esp;雷县令一惊,反射性地扭头去看郡主。就见郡主面色沉了一沉,声音微冷:“到底怎么回事?仔细道来!”

&esp;&esp;领头的衙役按捺住慌乱的心绪,迅速说道:“刚才白云寺的知客僧来报案,说是昨夜有一个蟊贼悄悄潜进白云寺,想偷一座佛像。结果被护寺的武僧们发现了,抓住这个蟊贼,关进了柴房里。”

&esp;&esp;“原本打算关个两三日,稍作惩戒,便将蟊贼放走。没曾想,今日一早开门一瞧,蟊贼竟然咽了气。”

&esp;&esp;“知客僧被吓得不轻,立刻就来县衙报案了。还请郡主明鉴,一定是有人暗中捣鬼,故意杀了这个蟊贼,来栽赃陷害白云寺……”

&esp;&esp;雷县令听在耳中,心里暗道不妙。

&esp;&esp;果然,郡主眉眼沉凝,声音里含了怒气:“照你所言,人死在白云寺,却和白云寺没有半点瓜葛了?”

&esp;&esp;那领头的衙役是虔诚狂热的佛教信徒,下意识地就为白云寺辩驳撇清:“郡主,小的今年三十八,生在雉县长在雉县。从会走路起,就随家中爹娘去白云寺烧香拜佛。白云寺里普善大师心地仁善,知客僧武僧们也都是出家人慈悲为怀,绝不会枉动私刑滥杀人命。”

&esp;&esp;另外几个衙役,竟也跟着点头附和:“说的是,说不定是那蟊贼有什么急症半夜死了。和白云寺根本没关系。”

&esp;&esp;姜韶华瞥一眼冷汗涔涔的雷县令:“雷县令,这桩命案你怎么看?”

&esp;&esp;雷县令咬咬牙,高声应道:“是非曲直,一查便知。县衙里有仵作,先去查验尸首,找出死因。白云寺里接触过蟊贼的人,要一一问审!”

&esp;&esp;这才是查命案应有的态度。

&esp;&esp;姜韶华面色缓了一缓,略一点头:“雷县令所言有道理。来人,传本郡主号令,先封了白云寺,等查明命案始末,确定白云寺上下清白无辜再解封。”

&esp;&esp;这命令一下,那几个衙役竟先急了。

&esp;&esp;领头的衙役胆子着实不小,竟上前一步说道:“郡主,白云寺封不得!雉县百姓们家中大事小事,都要去佛祖面前烧香。要是封了白云寺,百姓们日子可就过不得了。”

&esp;&esp;“混账!”

&esp;&esp;素来老好人的雷县令,骤然发怒:“白云寺出了命案,杀人的十之八九就在白云寺里。不封寺,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杀人者逍遥法外?岳刚!你在县衙里当差十几年,难道连这点道理也不懂?竟敢在郡主面前大放厥词,视朝廷法度为无物!郡主能饶你,本县令也饶不得你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