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不过沈应估摸着,霍祁拿钱出来的时候,是真的只有三万两。 &esp;&esp;“只是户部欺陛下年轻,陛下亲自下旨调银援济江南,他们以诸多理由推脱,最后只勉强给出八十万两,比以前要少上数十万两。陛下心知这是户部‘欺生’,拿出三万两来,一是要跟户部打擂台,二……则是为看看各地官员的态度。” &esp;&esp;“各地官员的态度?” &esp;&e">
阅读历史 |

第6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不过沈应估摸着,霍祁拿钱出来的时候,是真的只有三万两。

&esp;&esp;“只是户部欺陛下年轻,陛下亲自下旨调银援济江南,他们以诸多理由推脱,最后只勉强给出八十万两,比以前要少上数十万两。陛下心知这是户部‘欺生’,拿出三万两来,一是要跟户部打擂台,二……则是为看看各地官员的态度。”

&esp;&esp;“各地官员的态度?”

&esp;&esp;商会众人低呼一声,互相交换了个眼神。

&esp;&esp;他们都是商海沉浮多年之人,都听懂了沈应的言外之意,只是心底还在琢磨他说的是真还是假。

&esp;&esp;袁彬稍谨慎一些,抬眸看了沈应一眼,没再接话。

&esp;&esp;沈应气定神闲。

&esp;&esp;送来大花瓶的江元先沉不住气。

&esp;&esp;“世侄这话的意思是,皇帝陛下想借这次赈灾,选出对他忠心耿耿的官员委以重任?”

&esp;&esp;“江伯父说得客气了,我怕陛下这次不只是要对忠心的官员委以重任。”沈应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,“不知道叔叔伯伯们,知不知道前段时间京城科举腐败的那件案子?”

&esp;&esp;众人顿了一下。

&esp;&esp;怎么会不知?一道口谕要二十四个官员的命,那些官员的人头听说现在还挂在贡院门口。

&esp;&esp;想起这位陛下的手段,众人都不寒而栗。

&esp;&esp;周远都忍不住插嘴:“应儿,你的意思是……”

&esp;&esp;沈应咳嗽一声打断周远的话,同时意味深长地说道:“我们这位陛下,只喜欢对他忠心的人。”

&esp;&esp;周远也有些回过味来。

&esp;&esp;“怪不得贾仁那边一开仓赈灾,何家就立马也跟着派人施粥,原来是为了讨好皇帝,他家是皇亲国戚肯定比我们知道内情。”

&esp;&esp;周远恍然大悟。

&esp;&esp;“谢良那厮肯定也知道这事,听说何家施粥的米都是直接从他家拉的。这厮早早搭上了何荣,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,现在要是被他抱上皇帝这条大腿……”

&esp;&esp;他狠狠一拍大腿:“今年总商选举,我不是又要被他压一头?气死我了!”

&esp;&esp;“不行!应儿你赶紧去叫人库房拿钱,我们家也要施粥!何家施多久我们就施多久,你再给皇帝写封信去让他放心,告诉他我们周家做好事一定不会落于人后!你爹我绝对不会输给谢良那厮!”

&esp;&esp;沈应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阿父,我就是专门找个来帮腔的托儿,可能都没有你这么像回事。

&esp;&esp;其余人原本还跟袁彬一起犹疑,见他如此激动,情绪也一起被点燃。

&esp;&esp;谢良给何缙供米的事他们也知道,听说供的都是好米,还不收一分一毫。他们原先还在背地里骂谢良狗腿子,谁知道人家背后藏了这么深的谋算。

&esp;&esp;想当年何家还没发迹时,商会中大家纵然赚得有多有少但基本上算是平起平坐。

&esp;&esp;谁知先帝几位,何家突然翻身。

&esp;&esp;谢家仗着几门远亲搭上何家,从此就眼高于顶,用鼻孔看人了。

&esp;&esp;这回沈应都把机会送到他们面前,他们要是再让谢良独美于人前,金陵商会干脆就直接解散,他们都回去种地算了。

&esp;&esp;“世侄也算我一份。”“还有我还有我。”“我也出一份。”……

&esp;&esp;众人纷纷应和,只剩袁彬一个许久不语。

&esp;&esp;他默默地打量着沈应,似乎是在猜测沈应究竟在打什么鬼主意。

&esp;&esp;沈应微微向他一笑,又忙回身拦下已经要亲自去库房提钱的周远。

&esp;&esp;“叔叔伯伯们别慌,诸位既然有心救济灾民,总要有个章法。我们各家做各家的,倒是做了好事却没人记得,岂不是辜负了各位?”

&esp;&esp;这会儿换袁彬说话了:“沈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?”

&esp;&esp;他换了官职为称,显然已经十分不信任沈应。周远差点跳起来,指着鼻子问他又是什么意思,幸而被沈应拦下。

&esp;&esp;沈应心中早有了主意,但也无妨此刻和盘托出。

&esp;&esp;“我的想法是,商会与官衙合作,我们出米粮由官府负责施粥,免得施粥时流民乱来,与商会施粥之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